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水和谐共生,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治理,实现城乡人居水环境新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为推动建湖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提供水利基础保障。
二、发展目标
2023年,全县农村水利计划投入资金1.82亿元,其中:县级以上投资0.92亿元、县级投资0.87亿元、镇级投资0.03亿元。整治农村河道73条、108.7公里、298.3万方;加固加修圩堤32.3公里、41.8万方;新(拆)建圩口闸20座、排涝站16座;维修改造圩口闸31座、排涝站55座;新建桥梁1座;打造27条、91公里县乡生态河道。
三、重点任务
1.洼地治理工程。涉及颜单镇、沿河镇、九龙口镇、建阳镇,整治河道4条、24.5公里、208万方;拆建闸站23座,新建桥梁1座。
2.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着力打造27条、91公里县乡生态河道。治理恒济镇境内河道38条、34.3公里、23.58万方。新(拆)建建筑物8座。
3.农村河道疏浚工程。在沿河、冈西、冈东、高新区等地实施农村河道疏浚工程,疏浚农村河道14条、17.8公里、15.92万方。
4.圩堤加固工程。以镇(街道、区)为实施主体,对境内32.3公里不达标圩堤进一步加固,加修土方41.8万立方米。
5.农田水利维修工程。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农田灌溉设施远程监控系统,同时由各镇(街道、区)维修改造圩口闸31座、排涝站55座。
6.河湖长制工作。在高新区、恒济、九龙口、芦沟、建阳、高作、冈西、开发区建设幸福河湖9条。
四、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各镇(街道、区)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组织;分管负责人亲临一线、抓好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同推进。
2.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各镇(街道、区)要将农村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3.加快工程建设,严格项目管理。加快建设进度,明确竣工时间,倒排工程工期,强化节点控制,保证时序进度,确保工程及早开工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4.深化水利改革,创新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条例》,推进农田水利法治化。巩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发改、财政、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深入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改革工作。
5.严格督查考核,注重宣传引导。各镇(街道、区)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细化实施方案。县政府对整改不到位和连续督查进度较慢的镇(街道、区),要适时启动约谈机制。
关联阅读:《2023年度水利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