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新闻发布会
-
盐城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玉国
-
盐城市环境保护局副调研员单广智
文字实录
单广智: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盐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市环境保护局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市环保局副调研员单广智。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扎实做好大气、水环境、土壤防治等方面工作,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推动我市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下面,就请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玉国先生,为大家详细介绍我市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
张玉国: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确立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的“两高”目标,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三市”战略,扎实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两海两绿”路径,全面开启新时代盐城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下面,我就市环保局今年以来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今年以来,市环保局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自觉履行牵头部门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协同工作推进、狠抓措施落实。目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环境质量持续稳定,环境矛盾有效化解。
一、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开展“消灭黑烟囱”专项整治。全市整治黑烟囱近千个,基本消除冒黑烟现象。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列入省、市年度计划的294个大气减排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率达92%;在2017年完成所有1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超低排放的基础上,今年全面实施钢铁、焦化、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三是强化日常巡查管控。市大气办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每日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印发通报九期,专题曝光四期;先后印发《实施强化管控措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盐城市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实施方案》《盐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强制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在工业、扬尘、燃煤、交通等多个领域加强大气污染日常管控。四是研究精准治霾措施。每月专题研究分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PM2.5及臭氧源解析,邀请专家来盐城把脉会诊、靶向施策、科学治霾。五是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11月中旬,印发《盐城市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业炉窑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方面实施85个重点工作任务。截至11月底,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45,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43.0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72.5%,全省第四,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6个百分点。特别是8月份,PM2.5月平均浓度降到了18微克/立方米,为我市历史最好水平,再次进入全国前十名,我市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
二、水污染防治方面:一是高位强化水污染防治党政责任。我市在主要河道建立“河长”“断面长”“警长”三长并行的河湖管护责任机制,“河长”统筹抓流域环境治理,“断面长”重点抓断面达标成效,“警长”长效抓河道安全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和“总断面长”,市公安局长担任“总警长”,12位市领导担任34个省考以上断面的市级断面长,通过巡河、治河、护河,着力解决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各类突出问题。二是强势推进重点断面水环境治理。围绕水环境质量目标,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工作,制定达标方案,实施强制减排,落实工程措施。以国考串场河大庆路桥断面治理为核心,市委、市政府投入90多亿元实施市区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市投资最大、体量最大的一项水环境治理工程。三是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围绕“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力整治饮用水源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全省率先完成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任务。为彻底解决长期困扰盐城人民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实现从“放心水”到“优质水”的跨越,市委、市政府投入62亿元在京杭大运河宝应段建设新水源地,目前,盐城市区主线和建湖、大丰、射阳支线全面建成通水。
三、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一是认真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市共划分225个详查单元,布设1881个农用地土壤详查点位、1168个农产品协作采样点位,高标准建设了1500m2农用地土壤样品流转中心。目前,农用地采样和检测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在开展评价、调查报告编写等工作。二是启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全面排查化工、电镀、农药、铅蓄电池、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重点行业企业966家,目前已完成939家企业的信息采集工作。三是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工程。已完成原射阳磷肥厂、建湖沪强企业(盐城)有限公司、江苏克胜集团有限公司等3宗地块修复工程,城南新区和大丰等地的2个土壤治理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组织全市30家重点行业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加快推进建湖县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四是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按照“立足自身,能力配套”,全市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填埋处置能力从2013年的2家共1.8万吨,逐步提升至目前8家共19.6万吨,基本满足全市处置需求,总能力全省第二。全面推进危废库存削减工作,至11月份,全市危废积存削减4.65万吨,削减率达50.4%,超额完成省厅下达40%的消减任务。
四、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坚持高度政治自觉,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坚决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市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中央环保督察的每一份文件,督察组交办的每一个环境信访问题都认真审阅,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相关市领导按照挂钩职责现场督查督办。二是合力推进。按照要求,各地均成立相应机构,建立有效的整改和推进机制。环保、公安等部门全程参与、通力协作,全力做好环境信访问题化解、安保、维稳等工作。市纪委、市监察委主动介入,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执纪问责。三是建章立制。对所有交办问题实行“双交办”“双督查”“双通报”,建立领导包案、督查督办、责任追究、问题销号等六项制度。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我市的2项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方案编制工作,256件环境信访件已全部程序性办结,办理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张玉国:五、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面:今年《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正式对外公开,盐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6348.28平方公里,全省面积最大,占全省国家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34.9%。其中,陆域面积为1376.56平方公里,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大类34个区域;海域面积为4971.72平方公里,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特别保护海岛、海洋特别保护区4大类20个区域。
六、环保信用等级评价方面: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局联合市经信、财政、物价、水利、银监、电力等部门和单位,深入推进环保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格信用等级评定,加大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力度。一是实行信贷限制。配合各银行,对被评为116家黄色企业审慎授信,增加信贷后跟踪检查频率,对48家红色企业实行贷款减缩计划,对9家黑色企业不予授信。二是实行差别化水电价。严格落实省《关于试行差别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市《关于试行差别水价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规定,今年,我局联合物价、电力等部门对环保信用等级被评为红色和黑色等级的企业,分别提高污水处理费每吨0.60元、1.00元,电价每度提高0.05元和0.1元。三是实行环保信用一票否决。对严重失信企业在环保评先、环保专项补助资金申报等予以否决。
七、“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方面:“散乱污”企业(作坊)是指:不符合产业政策或不符合布局规划、未办理相关手续、无治污设施或治污设施不能满足稳定达标排放、使用淘汰设备、存在污染物直排或偷排的企业(作坊)。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即为“散乱污”企业(作坊)。
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明确要求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我市“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市政府2018年9月启动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排查摸底,时间到11月20日,对全市散乱污企业组织拉网式全面摸底,并建立台帐资料;第二阶段为综合整治,时间到2019年4月底,对排查梳理的问题分类处置、分区域交办,明确责任要求;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阶段,时间到2019年6月底,对“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全市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603家。拟采取三类措施进行整治:一是关停取缔。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治理无望、无法办理相关手续、使用淘汰设备、无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或无组织排放严重的企业,依法停产整治后未达到相关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取缔。二是整合搬迁。对不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及所在园区(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规划,但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经过整治能够达到行业准入要求的企业,依法实施整合搬迁。三是整治提升。除上述关停取缔、整合搬迁两种情形外,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符合园区(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规划,但存在环保手续不齐全或环保设施不到位的,按照可持续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依法责令限期整治,依法补办相关环保手续,在装备工艺、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升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八、“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方面:推进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的有关要求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根据部、省要求,我市从2018年4月正式启动盐城市长江经济带“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技术团队,科学开展编制,目前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完成盐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包含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资源利用上线”(包含禁燃区和海洋岸线资源)及产业园区、化工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的划定;初步完成盐城市“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的划定;初步完成盐城市“三线一单”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4项管控要求编码和负面清单制定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预计这项工作2019年6月全面完成,将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九、污染源普查工作方面:根据国务院污染源普查工作总体安排,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分前期准备及清查、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数据汇总等三个阶段,历时三年,目前处于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阶段。普查以来,我市积极落实部省要求,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工、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全市共确定污染源17390家,其中工业源1057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999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20家,生活源锅炉55家,入河海排污口195家,移动源450家。12月9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机构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践行“两海两绿”路径,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大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更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谢谢大家!
单广智:谢谢张局长!再次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大家如果还有感兴趣的环境问题会后可以与我们继续个别交流。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