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
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建霞
-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胡柏林
文字实录
胡柏林: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代农业园区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最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市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政策举措,今天,我们特地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建霞同志、副局长滕友仁同志和市科技局副调研员李树伟同志向大家作专题介绍,并回答有关问题。
首先,请施建霞局长介绍《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大家欢迎!
施建霞: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把园区建设工作放在“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不同发展阶段,明确不同建设重点,园区发展势头喜人,完成“一镇一园区”全面布局,实现园区从1.0版(基地型)到2.0版(示范型),再到3.0版(示范服务型)的转变,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县域全覆盖,园区建设工作全省领先,省委、省政府先后三次在我市召开园区工作推进会,我市多次在省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经验在全省推广。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园区普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活、市场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要需要更高的目标定位、更超前的发展定位、更有效的推进举措来推动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升级。
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优化园区运营管理机制,推动园区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决策。10月19日,市政府召开了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目前,文件已正式印发。
下面,我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主要内容,向各位记者朋友作简要介绍:
《意见》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二是关键举措;三是保障措施。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部署,践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遵循“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进一步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链条、创新运营方式,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层次高、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努力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引领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和上海等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推进盐城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目标任务是:从2019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全部参加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工作,实现转型升级,达到“五有五高”标准,即园区有系统科学规划、有主导特色产业、有依托科研机构、有配套龙头企业、有健全运营机制,园区设施装备与建设水平高、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高、经营管理与效益水平高、平台建设与社会化服务水平高、培训示范与辐射带动水平高。力争现有省级以上农业园区达到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五星级标准,重点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现有市级农业园区达到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四星级标准,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现有市级以下园区达到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三星级标准,争创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力争到2021年,全市创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园区)3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实现县域全覆盖,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6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0个。各县(市、区)现代农业园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水平全面提升,每年建设1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标准见附件)。
基本原则是:一是分类指导,打造特色。二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三是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四是政府支持,市场运作。
关键举措上,《意见》从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主攻方向。在加快推进园区科技创新方面,突出科研平台打造、科技人才招引、创新主体孵化三个重点,积极吸引汇聚优势科教资源、科技型企业、农业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加入园区,培育一批“双创”载体,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在加快推进园区模式创新方面,以推动产业集群模式创新、生产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提升园区盈利能力。产业集群模式创新就是要通过土地流转发包、联耕联营、产业联盟等多形式、多途径推动“土地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合、产居融合”;园区生产模式创新,就是要统筹考虑园区种养、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推动产业链各个环节创新发展;园区服务模式创新,就是要在园区公益性服务、生产经营性服务、金融支持服务、品牌创塑服务、文创活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加快推进园区发展机制创新,强调要积极创新园区运营机制、投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财政投入、科技创新、项目招引、土地供给、人员编制、绩效考核等诸多方面,为确保按期完成任务,我们将协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保障措施。重点是加强园区建设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加大资金、土地、人才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强调突出园区建设过程管理与综合绩效管理,开展园区监测评价和考核工作。
为了进一步指明园区建设方向,在充分吸纳国、省园区标准基础上,我市按照高目标定位,制定了盐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五有五高”标准和创建考核标准,同步印发。
谢谢大家!
胡柏林:谢谢施局长!下面,请各位记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新华社新华网:请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出台背景是什么?
滕友仁:一直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2007年起,我市将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三大载体”之一,我市园区工作走过三段光辉历程。第一阶段,率先在全省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园区从无到有,一批产业基地型的农业园区迅速壮大。我市推进“三大载体”做法写进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中,在全省推广;第二阶段,2012年起,为策应农业结构调整需求,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围绕“三大”目标、“五化”标准,加快推进省级园区做大做强、市级园区提档升级、薄弱地区园区突破,推动园区由基地型向示范型转变。省委、省政府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第三阶段,2017年,在全市开展现代农业园区“等级创建”活动,推动重点园区在经济规模、运行质量、发展后劲、社会贡献方面全面提升,园区向示范服务型转变。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矢志不渝的努力,我市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3个,完成了“一镇一园区”布局,全市园区入园企业总数达952个,建成院士、博士、研究生等专家工作站11个,入园的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达到242个,累计培育种养大户1734个、家庭农场983个、合作社821个,获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牌子,在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经进入新的瓶颈期,规划引领能力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龙头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管理运营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开始显现。
7月17日,在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专题会议上,曹路宝市长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研究制定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考核标准,同月,曹市长批示要求出台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旨在通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根据全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和市领导指示精神,7-8月份,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深入各地园区开展调研,认真研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标准,开展《意见》起草工作,并于8月底形成《意见》初稿。随后,通过专家商讨、座谈会、函询等方式广泛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单位及部分现代农业园区意见,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意见》讨论稿。9月份,顾市长召集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专家等再次对《意见》进行专题研究,再次进行修改;9月25日,在全市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及推进园区创新发展会议上再次征求全市各县、各乡镇和重点园区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后提交司法局进行合法性审查,9月30日通过合法性审查后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10月中旬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
新华日报:据了解,在2013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意见》,为什么我市今年再次就园区工作出台意见?
施建霞: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您一直以来非常关心我市三农工作。在2013年我市市委市政府确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意见》,但政策文件具有时效性,一般时效期为5年,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6年间,原来的《意见》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办法,研究出台新的工作意见,来指导园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新《意见》的出台,首先,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必然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技园区等建设。这些都要求现代农业园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其次,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根据市委、市政府2020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要进一步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引领区域内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引擎功能,为我市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动力。第三,是提升园区建设水平的迫切需求。通过考察学习和调查研究,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先进园区还有很大差距,有很大提升空间。特别是通过这几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我们看到外地园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江苏农业第一大市,我市真正在全国有影响力、能起标杆作用的现代农业园区还很少,感到压力很大,在外地园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稍不留神,不进则退,我们很可能会从先进板块被挤出来,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扬子晚报:在推进《意见》贯彻实施过程中,科技局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目前,科技局已经在农园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树伟:科技部门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组织、实施、管理部门,同时是农业科技园区的牵头部门,在对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要素集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示范引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全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中直接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工作和市级农业科技园的认定工作。
我市启动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工作以来,共获认定国家、省、市农业科技园共20家,其中,大丰建成江苏盐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1家,盐都、大丰、东台、响水、城南新区共建成省级园7家,东台、大丰、盐都、开发区、建湖、射阳、阜宁、响水建成市级园12家。今年又有滨海、阜宁、射阳、建湖、亭湖5个县(区)申报省农业科技园,初步形成了各县(市、区)均有分布,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明显、科技示范带动较强的区域发展格局。全市20家园区共获投资4.16亿元,建成核心区1.03万亩、核心示范区3.28万亩,上年度总产值达到4.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8亿元、利润4806万元。2017年市聚力创新十条政策专门对大市区上年度获批的省、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射阳、响水、滨海、阜宁四县本级财政同时进行了配套,为园区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是企业集群初步显现。20个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共入驻企业5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2家、市农业科技型企业41家、省农业龙头企业12家。大丰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入驻企业达到423家,其中,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龙头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2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6家、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6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65家。二是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20家园区已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99个。其中,大丰国家园区与中科院植物所、省农科院、南农大、南林大、江南大学、扬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1.4万亩;东台园区与吴明珠院士合作成立东台西(甜)瓜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南农大、省农科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建有吴明珠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亭湖园区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有中国湖羊产业研究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盐城联合创新中心;滨海园区与中国农科院、扬大等开展合作,建有国家级农民培训基地。三是科技应用示范成效显着。20家园区共建有省级企业研发机构18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25家、建有检测中心等公共平台41家、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15家、便利店2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4家、省级星创天地3家、引进或培育新品种322个、获认定动植物新品种9个、申请专利211件、获授权专利143件、制定技术标准/规程27个、形成新产品33只、新装备104套、新工艺技术53套、商标457个、获批无公害产品235个、绿色产品72个、有机产品23个,推广应用面积超18万亩,就近吸纳劳动力就业6.7万人。农业科技园已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重要示范基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农民通过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平台。
腾讯新闻:针对园区科技人才、生产经营主体不足等现实问题,盐城将采取什么措施予以解决?
滕友仁:人才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根本,是提升园区服务能力的基石。我们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是强化“内核”。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要求,依托所在镇区配备专门工作班子,达到一定产业规模、具备一定产业知名度,并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现代农业园区可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建设发展公司。管委会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开展项目招引工作。园区平台公司要积极争取多方投入,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广泛合作,推动园区加快建设。建立以园区龙头企业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经营为补充,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园区农业经营体系。
二是引进“外智”。加大对农业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引进聚集一批农业领域战略科技人才;依托国内外现代农业高端人才资源,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智库,加强与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基地主任对接,做到每个园区每个主导产业至少常态化对接一名高层次技术权威。以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科研合作,打造农业科技研发平台。汇聚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推广机构等优势农科教资源,在园区打造各类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种质资源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交易机构等重大功能性科研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农业种源科技创新与繁育中心。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建立科技创新联盟,探索农业全产业链科技研联体建设,形成科技研发合力。支持引导研发平台、机构,立足园区主导、特色、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施科研项目、争取课题立项、推进瓶颈攻关,推进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发,开展有偿和公益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引领、示范的窗口效应和带动作用。
三是培植“主体”。大力招引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落户园区,不断密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农业园区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园区建设具有区域特点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吸引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在园创业就业,培养一批具有科技素养、拥有职业技能的园区从业队伍。打造星创天地、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企业孵化器、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双创”载体,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落户园区。
四是建立专业服务队伍。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解决种苗、植保、农机等服务。推动园区从要素资源聚集的平台转变为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联合体,提供多方位、多形式的服务。支持政府通过购买园区服务方式,委托园区开展检验检测、技能培训、宣传推介等公益性服务。引导园区加强与政府各大投资平台、担保平台、龙头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基金和信贷资金,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鼓励园区优化招商服务,变招商后服务为招商前服务,提前做好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设施搭建等服务,筑巢引凤,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园区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供农资供应、种苗繁育、植保植检、包装加工、农机作业、烘干收储、市场营销、劳务服务等生产经营性服务。围绕园区主导特色产业,支持帮助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定认证工作,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品牌创建和产品评比活动,举办文化节、艺术节、采摘节、展销会、花艺大赛、文创大赛、包装大赛等文创活动,形成园区鲜明的品牌形象和产业特色。
盐阜大众报:我对《意见》中的盐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五有五高”的标准研究了一下,发现很多标准定得还是非常高的,比如说种植业园区核心区1万亩、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以上,等等,请问为什么标准定得这么高?
滕友仁:您的问题非常中肯,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也有地区反映园区的标准过于高了,按照这套标准,有些园区可能及格分都拿不到。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这套标准不是让所有园区现在就达到这个标准,也不是要每个园区每项都能够得满分。这套标准是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部署要求,按照“各项指标参照国、省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及科技园的最高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原则,制定的标准,是我市今后5-10年内园区建设的方向性、指引性文件,很多标准是高于国、省要求的,目的就是针对我市园区发展短板,设置考核指标,引导园区补齐短板,提升建设水平。这套标准,就是要指引广大园区向着高标准去迈进。
胡柏林:好,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刚才,施局长简要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主要内容,滕局长和李副调研员逐一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问题。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基础。我们相信,盐城的现代农业园区根据《意见》要求,经过三年努力建设,一定会在园区形象、园区效能、园区功能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在示范辐射和服务能力上有较大提升。希望记者朋友们帮助我们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盐阜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