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
旅游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集多种产业与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市旅游业呈现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生动局面,各县(市、区)均开发推出吸引强力、经济效益优的旅游产品,如大丰荷兰花海、建湖沙庄小镇等等。虽然我市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短板亦明显,全市旅游产品过于分散,点状特征突出,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链不够长,整体产业的功能效应发挥不够强。我市重量级产品还不够"重",在国内还远未达人人皆知、人人向往。上述短板客观上要求在顶级旅游资源基础上强化产品再打造,推出具有国内一流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助推我市旅游再次腾飞。
案 据: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虽然三年多来因疫情影响,旅游人气不旺、数据低靡,但疫情过后必将迎来旅游发展高峰,旅游市场必将得到极大释放。面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新一轮发展窗口期,我市旅游产业应未雨绸缪积极谋划,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特征,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经过前期调查和研究,建议高标准、高起点统筹建设打造盐城全域旅游格局,为全市旅游高质量集聚发展、走向国内外创建新的平台。
二是产业自身发展需要。旅游消费行为具有集聚性、联动性特征,六要素中的"吃、住、行、娱、游、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客观上要求产业集聚。产业集中有利于最大限度激发游客的消费潜能,也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和费用。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深化调整,旅游业作为三次产业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社会资本的青睐,近年来大量资本不断涌入,极大推动了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
三是城市之间竞争需要。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从抢投资、抢人才、抢工人等系列政策竞争,到城市影响力、美誉度、人居环境等全方位竞争。旅游是城市竞争的最有力武器,通过旅游环境的改变提升优化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美誉度,还可以通过旅游宣传功能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带来大量消费,直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还持续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包括人口流入、资本布局等等。
方 案:
一要思想转变,深刻认识旅游集聚发展新趋势。旅游的最初发展是以资源为导向,资源在哪里旅游开发便拓展到哪里,即使是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也不例外,产品分布多呈点状,整个行业表现为"低、小、散"自由式发展状态。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旅游发展方式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主导旅游开发的意志更加强大,发展旅游的意愿更加强烈,各县(市区)基本都成立了国有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统筹本区域旅游开发和运行,国有资本的进入客观上助推了旅游集聚发展。同时,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旅游需求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旅游产业,旅游发展不再单纯依托资源,而是创新方式将旅游各个要素聚集,放大各要素功能获取最大价值。因此,要彻底转变发展观念,要勇于破除因循守旧的惯性思维,要积极主动认识当前旅游集聚发展的新趋势。
二要规划引领,推进全市旅游产业“一体化”。旅游区域开发能否成功规划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围绕湿地、滩涂、淮杂非遗等核心吸引物站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纬度合理定位发展目标,依托自然资源、文化历史、市场特征、地貌空间、现状基础等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做好"食、住、行、游、娱、购"等诸多要素的合理布局;兼顾近期与远期,以前瞻性眼光、国际化视野、全产业思维科学做好旅游项目规划,项目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战略思维,围绕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创新开发设计。
三要演艺引爆,推动全市旅游大发展。纵观我市旅游发展现状,产品种类繁多,但缺少大型旅游演艺产品。旅游发达的城市均有自身文化印记的旅游演艺,如西安的《长恨歌》《梦回大唐》、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韶山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等。各地大型旅游演艺之所以呈现长盛不衰和持久生命力,是其能满足异地游客追随演艺去探寻、感知当地的文化与历史,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我市需要一台充满盐城文化历史韵味的大型户外旅游演艺,填补当下旅游发展热点的空白,这也是提高盐城软实力、扩大城市知名度的需要。建议在建湖沙庄小镇打造淮杂旅游演艺中心并以此推动盐城旅游开发建设。
四要市县联动,建立科学高效的开发体制机制。全域旅游建设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市县两级联动,以市场为主导的开发体制。可以成立由市领导挂帅,成员由发改、资规、农林、文旅、水利、环保、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开发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旅游大走廊开发保驾护航。具体建设可由市文旅集团与县文旅集团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承担区域内的项目开发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