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淮剧,发源于盐城,繁荣振兴于盐城,是盐阜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盐城淮剧都是大淮剧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诞生了五个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这在全国地级市极为罕见; 2021年,盐城市人大常委会颁发了“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将淮剧在盐城的保护和传承列入地方法规,政府重视、社会支持,盐城淮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了进一步推进盐城淮剧的传承和保护,将盐城淮剧打造成文化品牌、旅游标志,特提此议案。
案据:
1.盐城有淮剧保护的群众基础。淮剧,又称江淮戏、盐阜戏,无论从剧种起源、唱腔诞生和表演风格形成,盐城都是淮剧的重要原发地,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之初,盐城市活跃着一百多个淮剧民间团体,村村听淮剧,乡乡有剧团,是盐阜大地的一大文化现象,二百多年来,盐城百姓听淮剧、看淮剧、唱淮剧,融进血脉,根扎乡土,代代绵延;目前,淮剧依然是盐城地区的主要地方戏,仅市区就有10多支淮剧业余剧社,盐城城乡百姓喜欢淮剧、渴望淮剧,已是普遍现象,所以淮剧在盐城有非常扎实的群众基础。
2.盐城有6个淮剧传承的专业剧团。江苏省淮剧团、盐城市淮剧团、建湖县淮剧团、射阳县淮剧团、滨海县淮剧团、beat365手机安卓版_365登录次数限制_365beat版app淮剧团,都是国有地方戏专业剧团,建国以来,盐城淮剧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曾培养出梁国英、王书龙、陈澄、陈明矿、梁伟平五位梅花奖得主,曾创作演出《打碗记》、《一字值千金》、《画像》、《理财组长》、《金字招牌》、《祥林嫂》、《太阳花》、《小镇》、《小城》、《鸡毛蒜皮》、《送你过江》、《十品半村官》、《谷家大事》、《首乌花开》等精品力作,盐城市6个淮剧团目前有老中青三代演员组成,长年活跃在城乡演出,是淮剧界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专业剧团,因此淮剧在盐城有坚实的传承条件。
方案:
1.在全市中小学普及淮剧进课堂。目前淮剧课堂仅仅在市区和县城一部分学校实施,建议在全市中小学都实现淮剧课堂,淮剧课堂分普及班和高级班,各乡镇的小学建成淮剧普及班,市区和县城所在地学校建成淮剧高级班,由市县教育局统一制定淮剧教材,由市县文化和旅游局统一备派师资力量,实现盐城淮剧“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从未来抓起。”
2.在全市城乡建成淮剧队伍。各乡镇、街道都要单建或联合建成淮剧业余团队,经费可由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也可以在乡村振兴之文化建设项目中列支,淮剧业余团队要进入社会文化宣传主舞台,占领民间社会活动主市场,每年组织淮剧业余团队的考核和升级。
3.在全市落实固定淮剧舞台。每个行政自然村的农民舞台、城镇街道的市民舞台,同时要兼作为淮剧舞台,每月每季每年都要落实淮剧舞台演出;各县区要逐步建成1—2处淮剧艺术中心(露天剧场),市区要增加3—4处淮剧艺术中心(露天剧场)。
4.盐城市各专业淮剧团继续招收淮剧学员,培养淮剧后备人才,各县区出台“淮剧精品力作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实施“名师带徒”工程,把出人出戏出作品列入盐城淮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步骤。
5.用节庆活动打造盐城淮剧品牌。每年举办一次“盐城市群众淮剧文艺会演”;向省文旅部门申报,每两年举办一次“江苏省淮剧小戏评比展演”,通过3—5年的努力,争创成功“江苏省淮剧艺术示范基地”。
6.市县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淮剧传承和保护的监督力度,并列入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考核之一。